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文章,如同第一篇一样,这篇文章会在24小时后删除。
之所以如此极端,因为我自认为这篇文章很有价值,不以这种方式,大家即使看了,也只会一带而过,不会真的汲取到营养。
这篇文章涉及的关键词包括,焦虑,自我,有条件自尊,无条件自尊,自我苛责,自我接纳。
以下开始正文。
记得去年12月份开情绪训练营,当时我承诺,等训练营结束后,就恢复正常更新,当时是自信满满,因为我知道,一直纠缠我的情绪问题,会得到根本解决,我也会从情绪困扰中解放出来,转而关注自己的心理学自媒体事业。
我是这样打算的。
当我真的做完情绪训练营,对情绪做了系统的梳理,看清楚了情绪的本质,掌握了情绪调节的方法,对情绪有了非常高的效能感,我终于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了,不再畏惧情绪,甚至,我有信心,即使再次陷入抑郁,我也能够再次走出来。
我终于可以走出情绪的困惑,可以尽情的施展自己,尽情的享受生活,尽情的打拼事业。
但是,这样的洒脱才刚开始,我突然发现,一个新的困扰慢慢浮现。
我发现,我居然有了一点社交焦虑,而且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困扰我。
虽然我掌握了情绪工具,我知道如何调节焦虑,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,但面对社交场合,我还是会焦虑,会不自然。
因为,焦虑,本质上预示着即将带来的威胁,如果威胁是客观的,那么焦虑也就是客观的,必然的,不以我是否掌握了情绪能力为转移。
我为什么会突然社交焦虑呢?
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。
要知道,这么多年,我从来没有被社交焦虑困扰过,也许我不太擅长社交,但从来没有为此焦虑过。
我开始阅读社交类书籍,了解社交的本质,提升社交的技能,克服社交的焦虑,一如我之前学习掌握情绪技能的过程。
所以,在情绪训练营结束后,我拖延了更新。
我幻想着,等我解决社交问题,我就可以恢复更新了。
我开始了人际社交理论的学习和实践。一切有条不紊的推进,对人际本质的了解越来越深刻,人际技能的修炼也越来越得心应手。
直到有一次,一个朋友找我办事,一个可以决定他人生重大抉择的事,他来求我帮忙,他是有求于我的,但是,在交谈时,居然是我焦虑,甚至还有一点取悦于他。
这是多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我居然要取悦一个来求助我的人。
事有反常必有妖孽。
我终于意识到,我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社交技能,社交技巧,在这些背后,有一个更大的问题。
01
焦虑,提示即将到来的威胁。
两个人聊天,什么样的人会让自己焦虑?
是与比自己跟强大的人,能够威胁到自己的人。
而我,居然害怕一个求助于我,一个比我软弱的他人。
那在我的心中,我自己的位置,是何等的卑微,何等的渺小!
这就是心目中的我,如此的渺小,脆弱,软弱,可怜,不堪一击,面对他人瑟瑟发抖。
这就是心目中的我,很多事情就讲得通了。
我非常恐惧抑郁,自认为在抑郁面前不堪一击,所以,我拼命的学习情绪知识,洞察情绪的本质,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。
经过两年的沉淀,我不再畏惧情绪了,具备了强大的情绪能力,手持情绪利剑,对情绪不可一世。
但在我内心深处,我还是如此渺小,脆弱。
所以,当我的注意力从情绪转移,开始关注他人,关注事业,我看到他人的“强大”与“可怕”,我又焦虑了,表现为社交焦虑。
一个新的害怕凸显出来。
突然想起我的过往生活,我害怕过很多东西,都是一个害怕结束,一个新的害怕开始。
我最早容易脸红,后来通过一年多的心理调节克服后,我又特别害怕鼻炎,在经过两年多的心理、生理调节克服后,我又开始害怕咽炎,在经过心理调节克服后,我又害怕情绪。
【大家对鼻炎,咽炎与心理的关系可能不是很了解,这两种病有生理因素,但也有很强烈的心理因素,甚至可以完全由心理因素诱发,现代的疾病理论是“心理-生理-社会”模型,即一个疾病包括三个方面因素,比如鼻炎,很多人平时都没事,但越是害怕在社交场合复发,越是会复发,这多是心理、社会因素导致的,通过调节这两方面因素,不仅可以缓解鼻炎,咽炎症状,甚至可以修复生理损伤。相信这样的洞察对鼻炎、咽炎患者有所帮助。】
而在情绪终于调节好后,我又开始害怕社交。
一个害怕好不容易结束,总会又出现一个新的威胁,新的焦虑来填补。
前赴后继,不堪其扰!
本质上,就是因为,我内心中的自己太渺小了,太脆弱,太软弱,太弱不禁风。
所以,每面对一个领域,一个挑战,一个焦虑,我就给自己打磨一把利剑防身壮胆,结果就是,我手持十八般兵器,样样精通。
在他人看来,我很厉害,掌握了那么多技能,但只有自己才知道,内心深处是多么的恐慌,焦虑,不安。
面对生活,我永远缺少一把武器。
02
心理咨询一直讲,一个健康的人,一个幸福的人,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三个关系:
我与我的关系;
我与他人的关系;
我与世界的关系。
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与我的关系,它是后两者的基础。
这些话我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,自己也耳熟能详,但从来没有像这一刻深刻的理解这些话,尤其是“我与我的关系”。
【这也是全文的核心重点,构建好最为核心的“我与我的关系”,获得真正的强大,自尊,以及内心宁静。】
什么是我与我的关系?
这是心理咨询的大白话,翻译成心理学的用语,就是心理学中两个“我”的辩证关系,一个是主我(I),一个是宾我(Me),即主我(I)与宾我(Me)的关系。
这两个“我”不是很好理解,直到最近查阅了社会心理学的经典著作《自我》,终于透彻的理解了这句话。【也强烈推荐这本书】
I see Me。
I是主我;
Me是宾我。
I+Me=完整的自我。
这里的主我(I),就是我们的意识,是我们清醒时刻对于自己的认识和描述。
比如经典的哲学问题,我是谁,我想干什么,这回答的就是主我(I)的问题,比如说,你想考什么样的学校,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,渴望什么样的伴侣,追求怎样的事业,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的人生。
等等,这些其实都是主我(I)关注的内容,这些回答也就组成了主我(I)。
一句话概括,所谓主我(I),就是在意识层面对自己的构想、设想、追求、愿望,最终,绘制出一副关于自己的故事。
而宾我(Me),其实就是主我(I)眼中的“我们自己”。
主我,本质上是持续的意识,可以想象成一个会思考的眼睛,一个只有眼睛和大脑的思考者、追求者和观察者,一个自诩理性的智者,他一直在注视“我们自己”,这个“我们自己”也就是宾我(Me)。
这个智者一直在观察“我们自己”,他知道“我们自己”的过去,知道“我们自己”的能力,知道“我们自己”的品性,知道“我们自己”内心状态,知道“我们自己”的优势与不足,知道“我们自己”是个什么样的人,知道“我们自己”大概能成为什么样的人。
这个智者对“我们自己”的观察,本质上跟对其他人的观察是一样的。
这个智者在这么多年的持续不断的观察中,会形成关于自己,家人,朋友,爱人的印象,而其中关于“我们自己”的认识,也就是宾我(Me)。
03
以上介绍了主我(I)和宾我(Me)的概念,接下来我们看看,主我(I)与宾我(Me)的关系,为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此重要。
先来看看,我们以为的真实世界,我们以为的与他人的交往互动:
但实际上,“我”要更小点,要更加意识化,精神化,即:
真正核心的我是主我(I)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,意识。
主我也许很理性,很睿智,很有想法,但它本质上是想法,是意识,是无法同外界交互的,它需要宾我这个中介,需要借助宾我,才能与世界打交道。
主我能很好的驾驭(控制)宾我与世界打交道吗?
比如,疫情在家,主我想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,而宾我可能会懒惰,喜欢刷抖音,玩游戏,看小说,躺着不动,即使主我(I)感觉这样很颓废,但宾我(Me)就是不愿意动,我们感觉到内心就像分裂了一样,对自己很愤怒,本质上,这种愤怒,就是主我对宾我的愤怒。
所以,我与我的关系,本质上就是主我(I)与宾我(Me)的互动关系。
对于主我来说,它会评价,宾我是可以依靠的吗,可以信任的吗,可以依赖宾我实现渴望的梦想、理想、目标吗?
如果是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。
I can believe Me(相信自己)I
I can depend on Me(依赖自己)
Me can Support I
如果在你的评价中,也就是主我的评价中,你认为“自己”(宾我)是可信赖的,可依赖的,那你很容易就做到我们一直说的接纳自己,爱自己。
I can accept Me。
如果宾我能够突破自己,突破恐惧,主我甚至尊重宾我。
比如,辞去体制内的工作,这非常的纠结,主我自己也非常的恐惧,虽然认为这可能是对的,但主我也非常担心未来,非常迷茫。
但最终,宾我,也就是现实中的自己,克服了困难,做了这样的选择,做到了。
所以,主我不仅仅:
I accept Me
主我甚至:
I respect Me(尊重自己)
I am proud of Me(我为自己自豪)
这部分,也就是第3部分内容,是我一直以来对主我、宾我关系的理解。
你觉得如何?
你同意吗?
看似合理,但其实,主我 believe、depend on、accept、proud of 客我,是有条件的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“有条件的爱”,这种“有条件的”,会带来很大问题。
具体看第4部分。
4
大家再看这张图,主我是世界的中心,主我试图通过驾驭宾我,与他人、与世界互动。
最后的结果就是,宾我工具化了,在主我的眼中,宾我不再是一个人,而是工具,一堆“武器”。
所以,自我,也就是主我+宾我,变成了主我+刀枪棍棒。。。等十八班兵器。
看似很强大,很励志,但整个自我(自我=主我+宾我),非常弱小,在困难挑战面前不堪一击。
甚至在一个求助我的人面前,我居然会非常焦虑,甚至要取悦。
本质上,主我(I)将宾我(Me)当成工具,当成木偶,当成完成“主我(I)的目标”的手段,甚至可以说是奴隶、苦工,而不是一个需要温柔以待的人。
【这句话非常关键,希望大家体会下。】
更通俗的讲,主我(I)是宾我(Me)的主人,而宾我(Me)只不过是一个需要被驾驭、被管理的工具、木偶,甚至奴隶。
所以,我们苛责自己,鞭策自己,贬低自己,否定自己,甚至讨厌自己,憎恶自己。
这样的“我与我的关系”,有什么问题呢?
这样的自我,带来的就是有条件自尊,或者说,不稳定自尊。
当一切都很好的时候,或者,正处在个人擅长的领域,主我(I)能够相信宾我(Me),主我相信宾我能够搞定,主我会感到非常安全,对宾我感觉非常好,也就表现为自尊,自我接纳,甚至是自豪。
本质上,一个工具好用,一个奴隶好用,当然会欣然接受,没准心情好,还会夸奖几句。
但如果面对不擅长的领域,面对挫折失败,主我不相信宾我,主我就会非常的焦虑,恐惧,就会过分贬低宾我。
一个人的自尊,自我接纳,会因为面对的事情,而发生剧烈的变化。
这样的自尊,是不稳定的,也是没有用处的。
因为自尊,本质上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抵御威胁和冲击,在困境中也能心平气和的坚持,而不只是让我们在顺境中感觉好。
这样的“只能让我们在顺境中感觉良好的”有条件自尊是没有价值的。
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无条件自尊,也就是真正的自尊。
心理学家区分过有条件自尊、无条件自尊的表现,在顺境时,两者没有区别,都让我们感觉更好,它们真正区别的是,在逆境时,我们对自我的评价。
无条件自尊,即使面对逆境,面对失败,我们不会贬低自己,仍然相信自己,仍然自我感觉良好。
这其实就如同谈恋爱。
如果你真正爱上一个人,即使发现她的缺点,甚至就如同知乎的提问,“情侣之间如何跨过屎尿屁的坎?”,即使有如此种种,你也还是会爱她,拥抱她,而不会贬低她,唾弃她。
无条件自尊,本质上是来自于真正的爱,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一个“人”一样去交往,去尊重,去爱惜。
而不是另外一种婚姻,或者说有条件婚姻,因为金钱,地位,权利,资源等外部因素走在一起,若这些因素一直存在,那一切都很好,但当这些东西失去时,你就会贬低他,讨厌他,唾弃他。
这就是有条件自尊,在一切顺利时,一切都好,而在困境时,不仅大难临头各自飞,甚至还会踩一脚。
纸糊的自尊,不堪一击,也不值得拥有。
那么,如何去获得无条件自尊呢?
本质上,就如同跟自己“谈恋爱”(如果不喜欢谈恋爱的比喻,也可以比喻为成为兄弟,成为伙伴,成为搭档),从而真正的自我接纳。
而一切的前提,就是训练主我将“我们自己”(宾我)当成一个人,一个平等地位的人,而不是一个工具,一个需要被驾驭的奴仆。
主我与宾我,彼此携手,慢慢变成兄弟、搭档、合作伙伴,彼此相互合作,相互挟持,一起去面对他人,面对世界。
不再是主我一个人唱独角戏,不再是主我一个人孤独的面对世界。
这种改变有多强大呢?
结伴成行的力量有多大呢?
想象下:
一个人看恐怖片;
身边有个人陪你一起看恐怖片;
这两种场景的区别,本质上就是同行的力量,伙伴的力量,彼此扶持、合作的力量!
这种改变的力量就是如此之大。
我们内心会非常的宁静,非常的充实,非常的滋养,非常的安全,以及,非常的强大。
我们也就获得了真正的无条件自尊。
05
主我+工具化宾我,这本质上是驾驭、操控、驯服的关系。
也许取得了很多的成就,在外人看来有很强大的能力,比如,学习,意志,情绪,心理,成就,事业,等等,但内心永远是弱小的,脆弱的,恐惧的,害怕的,不堪一击的。
因为,完整的自我缺失了。
完整的自我=主我+宾我。
而主我中心主义,准确说是主我至上主义,虽然让主我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,成为绝对的核心,但同时,它也是孤独的,它需要独自一个人,孤独的面对世界的挑战,孤独的驾驭宾我,这让它不堪重负。
所以,这样的主我,永远是焦虑的,紧张的,如临大敌的,对宾我是非常苛责的。
而主我+伙伴式宾我,这本质上是一种合作,是彼此携手,彼此尊重,彼此支撑,1+1>>2的关系。
我们的内心,内心的主角,就不只是狭隘的主我了,而是将宾我也容纳进去了,主我+宾我,变成完整的自我了。
主我,宾我,不再是驾驭关系,而是平等的伙伴关系,相互扶持,相互协作,一起去面对挑战。
成功了,主我、宾我一起庆贺,一起成长。
失败了,主我、宾我相互抚慰,相互支撑,相互鼓励,再去寻找新的办法。
即使外界波涛汹涌,内心却非常平静。
所以,如何处理好(主)我与(客)我的关系?
或者说,如何构建我与我的伙伴关系,主我真正的接纳宾我,将宾我当成一个平等的伙伴,构建伙伴式的“我与我的关系”,获得真正的自尊,以及真正的平静?
仅仅通过对自己念咒语“接纳自己”,或者下决心平等对待自己,这是不够的,也是不现实的。
一切的前提,就是训练主我,打破“宾我工具化”的误区,不再是主我驾驭宾我,而是尝试着,将宾我,也就是“我们自己”,当成一个人,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去接触,去相处,去了解,去尊重,去建立友情,去建立伙伴关系。
就如同我们与朋友建立关系一样。
如何做到这点,推荐大家看一本书《自我关怀的力量》,这是非常严肃的学术著作,是得克萨斯大学人类学教授写的。
再强调下,接纳自我,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:
第一,训练主我,打破宾我的工具化,将宾我,也就是将自己,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一个human,而不只是执行主我目标、理想、意愿的工具、木偶、奴隶,不是十八般兵器的堆砌;
第二,打破主我的绝对中心主义,绝对至上主义,尝试着也将宾我纳入核心,跟宾我平等相处,自我(完整的自我=主我+宾我)就真正完整了,两个“我”手拉手,一起去面对世界的挑战,不管外界如何风起云涌,内心自有一片安宁。
【如何构建伙伴式的“我与我的关系”,这是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,本篇文章已经6000多字了,就不打算再深入展开了,留待以后的文章涉猎。
若大家有兴趣,可以看看第一篇《这篇文章24小时删除》,其中探讨过接纳自我。】
06
自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核心,我们对自己的看法,会影响我们的行为。
比如,虽然在他人看来我很强大,甚至很厉害,但在我内心深处,我认为自己很渺小,很脆弱,所以,我很焦虑,甚至面对求助于我的人,也很怯懦。
自我的强大,不在于我目前拥有了哪些武器,而是两个“我”,两个伙伴,彼此理解,做好了准备,一起去面对他人,面对世界。
处理好自我的关系,获得真正有力量的自我,坦然的面对世界的挑战,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自信,一种骨子里的内心平和。
不管挑战多么艰难,两个人同舟共济,互相抚慰,彼此支撑,相互促进,一起面对不确定的世界,不确定的他人,不卑不亢,内心平静。
一个真正强大的自我,一个真正接纳的自我,一个内心真正平静的自我。
内心平静,然后,快速行动。
(内心平静后的力量,可以推荐一本书《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》,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加尔韦的著作,这本书通过最激烈的比赛场展示了内心合一的力量,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也是如此)
主我+工具化宾我,主我+伙伴式宾我,不同的“我与我的关系”,带来不同的结果,这已经论述很多了,最后,再做一个简单的小结。
主我+工具化宾我,这是我长久以来的行为模式,在他人看来,我拥有很多,非常强大,外表光鲜,一片祥和,但内心深处,永远是焦虑的,恐惧的,不安的,孤独的,强自支撑着的。
而主我+伙伴式宾我,这是我最近正在体会的模式,这么多年来,我开始找到一种发自肺腑的宁静,即使外界狂风骤雨,虽然也会焦急,也会慌张,但内心最深处,是宁静的,是安稳的,是强大的,是自信的,是充满希望的。
这种感觉,真好,希望你也能品尝到。
这篇文章6500+字,是关于人生核心转折的一个梳理,24小时后删,希望你很幸运能看到它。
全文完。
文:高太爷;
手绘:张婷(微信号:Zt881221)。